在豫南大别山褶皱里长大的黄久生,用半生时光将“吃百家饭”的恩情酿成反哺社会的赤子情怀。这位潢川县驻郑州农民工党工委书记、全国道德模范,2024年寒冬仍踩着积雪为家乡700余位老人送去3.5万斤有机大米和5600斤新鲜猪肉,这样的“年货接力”已持续了很多年,风雪无阻地为孤寡老人筑牢温暖港湾。
幼年丧母的他,6岁起便带着妹妹在乡亲们的饺子、米粥里感知人间温情。从建筑工地小工成长为党的二十大代表,黄久生始终铭记“带乡亲们闯出一条路”的初心。他创建的流动党员党工委管理着386名党员,近三年带动40余万人次农民工参与城市建设,仅2023年就捐资24.4万元资助贫困师生,将“新型农民工带头人”的担当写入郑州高楼的砖瓦之间。
作为全国人大代表,他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聚焦民生司法,力推“豫剑执行”等举措保障农民工权益,用“执行现场观摩”的务实作风诠释“让公平正义看得见”。而每年雷打不动的敬老院探望中,胡中贤老人总心疼地抚着他新增的白发:“久生呀,你辛苦了一年,不容易,白头发可比以前多多了!你工作忙!以后别再破费赶回来看我们了!”但黄久生始终笑着回应:“胡叔,工作上的困难是我的事,你们的生活更是我的事。放心吧,只要你们在敬老院里好好养老,我就啥都不担心了!”
从自建敬老院的全额赡养到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层宣讲,从“金桥工程”的党组织建设到“共同的儿子”的温情坚守,黄久生用29载春秋将道德力量锻造成可触可感的民生温度,更昭示着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的鲜活传承。